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体裁作文

民情日记

时间:2025-09-10 19:58:15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情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情日记1

20xx年5月21日星期六 小雨 早上8点,我带领机关11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盐井镇长沟村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联系点。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几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我们抵达了长沟村。在村总支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梁龙翠支书介绍了长沟村目前的基本情况。听了他们的情况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我对村总支两委班子同志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探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在村委会听完情况介绍后,虽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但我还是决定去走访几户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也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

首先到了梯子村民小组农户杨美彬家。杨美彬房屋等家居设施简陋。杨美彬不在家,我问他的妻子目前家里情况怎么样,她

告诉我,家里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今年由于天旱包谷秧都长得不好,可能今年要减产了,等下雨了多栽些红苕代替包谷喂猪才是办法。她还满怀激情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国家有救济的时候,对我家都很关照。我跟她讲,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村养老保险也快启动了,到时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钱都不用交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补贴了,在一问一答的了解后,他表示将来等这项工作开始了,他一定及时来参保。

从杨美彬家出来,我们又先后来到吴明贵、吴明芳、毛定贵、蒋运发等群众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返回的途中,我不断地思考:当地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养老等现实问题,相关制度还要逐步完善。我坚信: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村面貌会越来越好,广大农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民情日记2

和顺村是个村民历来相处和睦,民风温顺,且是泉州市最边远的村落,也被村民戏称为泉州的西伯利亚,我对它也仅此这么一点淡淡印象。这次“驻进帮”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近并了解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

从城关驱车近2个小时到达杨梅乡政府之后,在杨梅乡陈副乡长的带领下,车在蜿蜒盘旋且并不宽阔的公路上行驶20多分钟后,陈副乡长告诉我们车已进入三明市尤溪县管辖的华仙村地界,随后又穿过了尤溪县上仙村,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我对和顺村更增添了几分好奇,也多了几分期待……在三明地界又行驶了30多分钟,车才渐渐驶进目的地——德化县杨梅乡和顺村。

下了车到村部,视野豁然开阔,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缓、自然村落连接如葫芦状的小村庄,放眼望去一拢拢金灿灿的稻子、一片片翠绿的竹海、一株株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一排排倚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双层木质结构民居,还有那时不时随风飘散且沁人心脾的油茶花香、大人耕作小孩田间嬉戏的生活景象……尤如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路的颠簸疲劳也顿感消失了。

和顺村位于杨梅乡东北部,距乡政府24公里,三面与尤溪相邻、距尤溪中仙仅8公里,海拔680米,6个村民小组,人口503人,耕地面积450亩,毛竹林3195亩,油茶园510亩。主要经济收入以农林为主,其中毛竹林、油茶园人均6.26亩、1.01亩。常住人口200多人,属农村常住人口较多的村子。和顺村1958年前隶属德化,1959年-1978年划归尤溪管辖,1979年后又回归德化。

在村委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走访了10多户村民,在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村民都会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厅堂就座,与我们家长里短地闲聊起来。虽然因地域关系,村民们说话的口音大多与尤溪方言相近,在交谈过程中,偶尔沟通不是那么顺畅,有时还得村委在旁边“翻译”解释下才能明白,但从大多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及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知足,对生活鲜少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他们说:“现在各级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还给予补贴,村里带领我们积极发展毛竹、油茶产业,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也越过越红火!国家这几年还一再出台好政策,不仅减免了农业税,还有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更是将生活困难的群众列入低保对象,这就是党给予我们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政策好啊!”

位于村尾的畜禽养殖户林家有家,与村头那边隔三差五都有几处房子相连对比,他相对孤立的房屋就显得静寂了许多,看到他憨厚朴实的样子以及那善良纯朴村民所特有的“招牌式笑容”,让我们倍感亲切,随之他带领我们参观了离房子不远、规模并不算大的养殖场,看到鸡鸭成群、互相追逐的场景,林家有乐开了花!他说:“目前,养殖蛋鸭200多只、番鸭480多只、黑鸡近100只、猪4头,产品除供杨梅本地外,还可卖到葛坑、尤溪、中仙等地,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们,想扩大黑鸡养殖规模,但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对于存在的实际困难,县质监局驻和顺村工作队当即表态将以德化黑鸡标准化养殖项目向泉州市局争取帮扶资金,林家有听后禁不住激动的说:“太感谢你们了,多亏有了‘驻进帮’活动,帮我解决了发展的最大难题”……

当然,走访中也收集到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如:由于地处边界,林地、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生源不足,村小学停办,在家务农村民的小孩只能到隔壁村子的学校寄读,小孩读书难;村里至今未接通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收看泉州、德化有线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市、县政府的有关政策;地处边远,大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驻村工作队认真详细的对问题进行一一记录,表示将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尽力给予协调解决。

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活动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尖渐渐被夜幕吞没,白天鸡犬相闻的村庄也寂静了许多……临别的那一刻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就应该多下基层,多贴近群众,多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正如“驻进帮”动员会上局领导所要求的:要真走下去添“底气”。要与群众同吃、同住,讲实话,交朋友,真正走下去,接触更广阔天地,才能增添执政的“底气”;要真正思考添“灵气”。要结合实际,理性总结,善于思考,把握问题实质,实现工作效果与思维水平同步提升,只有真正思考,才会有更多收获,才能增添执政的“灵气”;要真心帮扶添“人气”。要围绕具体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只有真心帮扶,才能进一步增添执执政的“人气”。

笔下的只言片语,也许并不足以表达“驻进帮”活动的收获与感受,但却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几分,只有从群众 ……此处隐藏11799个字……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其实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我有时候甚至希望奇迹会出现,小姐弟俩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该多好。最长5—10年的存活时间,喜乐已经顽强的坚持了6年,要加油啊!喜乐,你能创造奇迹吗?

民情日记14

今天是11月25日,“节到小雪天下雪”,刚过小雪就有寒流来袭,不经意间落了一地的雪花。一大早,我们从县城出发,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皑皑的积雪,陪同省市县地税系统的干部去河艽澹这是双联行动以来他们第四次进村入户了。

河艽迨切绿肀せ刈逑绲囊桓龊鹤宕澹有6个村民小组,272户,1563人;全村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0亩。这几年党的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河艽宓髡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和劳务经济,群众的日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公路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进入新添境内,路边大型的宣传牌上“深入开展联村联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语十分醒目。田野里玉米收割后的草垛被漫天的雪花渲染成一座座隐隐的小山,一眼望不到边。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前院内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一路上,省电视台的王主任不时地停下来拍摄。每一个村庄,每一家院落,每一处场地,他都要不断地变换角度拍摄,雪后农村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总感觉拍不够。

市局的李局长说他们这次来是对一年的联扶工作进行回头看。他们要再走访一些群众,再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为来年的工作做个谋划;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他们捐资修建的公路怎么样,老百姓还满意不满意,哪些地方施工还不到位,还有哪些问题急需要来年解决个人双联双创工作民情日记个人双联双创工作民情日记。

的确,年初他们来调研,走走停停,几乎是徒步进村的,因为河艽逯挥幸惶跞轮车才能勉强通行的小路,当地的农产品出不去,外面的东西也进不来,严重制约着河艽宓姆⒄埂5笔保看到这个情况,作为联系单位,他们也很着急,马上联系省厅领导说明情况,经过短时间的协调运作,决定捐资30万元帮助当地群众修通这条公路。

县局的路局长说,这次虽然天气不好,但大家的热情却很高涨,因为他们是坐着小车来的,总算为联系村的老百姓解决了多年来最迫切的困难。在上李组的李生才家,老汉拉着路局长的手一遍遍说“真的很感激政府,这是我们老百姓多少年都不敢想的事,还是党的政策好”,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随行的村干部开玩笑说从开始修路到结束,李老汉每天都在路上视察指导施工。从老汉的眼神里我也看到了欣慰,这条13公里的路,不知承载着山里老百姓多少梦想与希望。当然,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想的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河艽宓母刹吭诖逦会生了火炉,准备了瓜子小吃,但是地税系统的干部们并没有去围着火炉座谈逗留,大家在入户和察看公路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务。

在实地察看了新修的公路,又入了一些农户后,我们在上李组村庄上面一个弯道前的开阔处拍摄留念,身后是绵延的大山,脚下的公路在不远处拐个弯伸向远方……

省电视台的王主任说,这次走基层他收获不小,得到了非常好的素材。他用自己的镜头真真切切地记录了双联行动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深刻感受到双联行动确实是锻炼干部,改进作风的务实之举。

民情日记15

3月31日星期四晴

我们第二小组所负责片区为军店街社区(原称军店街村),该社区位于房县县城西面、距县城11公里的军店镇,四周丘陵起伏,风景宜人,原316国道穿境而过,奔流千年的军马河将该社区一分为二:河之北为“下店子”,河之南为“军马铺”。社区现居住892户2748人,街道民居多为明清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街面卵石小道依山势一路逶迤。据了解,早在清末民初,这里就形成了店连店、铺连铺,家家经营、户户摆摊的繁华景象,成为川陕客商的集散地。几天来,我们的足迹遍布村庄和社区老街,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继续推行农村城镇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土地,一直以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今,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该社区一些因开发需要土地被征收、举家搬迁至老街生活的农民,却面临着失去土地后的生计问题。

该社区12组居民张明俊,家中田地因修高速公路而被征收,一家三口来到下店子老街居住,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顾10个月大的孩子,因没了土地,手头资金又不宽裕,一家只能靠在外打工的丈夫每月寄几百元钱维持生活。在老街,像张明俊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都面临着失去土地后的生计问题。在走访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搬迁来的农民反映:无论是军店街老街、军马铺老街,还是下店子老街,均存在街道年久失修、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居民生活不便、出行困难。

农村城镇化,应为进城农民带来的是顺畅的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的便捷以及其它生活设施的完善,这样才能解决农民往昔在农村时的不便和困难,并为其日后的生活和劳作提供保障。城镇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进城农民的信心和留守的愿望。从目前情况看,农民进城后,生活成本增加、农业生产开展不便,有的已经没有了土地,也没地方养家禽了,另谋生计既缺资金、也没有平台,导致很多人只想依赖政府补贴和申请低保。如若不加强对城镇的规划,特别是进城农民居住地的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加强对进城农民温饱、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仅留不住农民,也会制约城镇发展。

目前看来,没有人口城镇化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但人口的城镇化过快又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此过程中,经过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我们感到,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进城农民办实事、谋福祉:

加强培训,以富带贫。农民进城后,因思想观念差异、谋生手段差异而产生较大贫富差距。军店镇政府可举办创业、再就业等方面的讲座与培训,组织搬迁户致富典型、城镇经商突出模范等给进城农民现身说法,开拓农民创富思路。招商引资,带动就业。该社区可结合当地丰富的黄姜、木耳、核桃等资源,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本地发展加工业,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圣殿”及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典建筑的优势,统一风格,规划邻近街道建设,使之成为能与江湾、李坑等地相媲美的旅游景区,带动服务业,从而加快该社区经济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搬迁户聚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翻新“蛤蟆石”短街,架设路灯,实现自来水户户通,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动中来,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

“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乡统筹进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衷心希望,军店镇政府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现军店街社区昔日的繁华景象。

(作者系省发改委服务业处副处长马国柱)

《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