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09 13:55:17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5篇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2

课程标准: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内容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没有去过天游峰,对扫路人这个职业也没有深切体会,他们的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本课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扫路人的思想,内心,以及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2、方法与途径: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环节二和环节三的第1步来检测目标1。

2、通过环节三来检测目标2。

3、通过环节三、四来检测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你最敬佩的人是谁?能说说理由吗?

2.引出课题,齐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入手,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从学情出发,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检查生字词语情况

1.出示本节课中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以给大家提个醒儿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

2.巩固读一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词语的读音,加深记忆。

三、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以“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学习,才能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交流并适时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2.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一下,从这些语句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可以简单的在旁边写一下体会。

(一)外貌

1.第三、八段,你抓住了哪些重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2.同样是外貌描写,作者却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朴素、慈善、有精气神儿的老人,我们男女生对比读一读体会一下。

(二)动作

1.指生交流

2.一个小小的动作,你都体会到如此到位,了不起,你能通过朗读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吗?

(三)语言

1.“不累不累,我每天……自在悠闲。”

A.指生交流体会。

B.师述:老师听明白了,这两位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体会到老人的工作是很累的,老人却说不累。那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先别着急用简单的累或不累来回答我,如果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那就更好了。先自己找找看,也 ……此处隐藏20170个字……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