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5-09-11 17:57:14
《安妮日记》读后感(汇编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汇编15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很不自由。

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安妮日记》读后感2

我看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通过前言我知道,这是一本感动世界的日记本。安妮是一位爱运动,爱看书的犹太少女。捕捉犹太人警察到处抓捕他们,安妮一家藏了起来。

主要讲了安妮把日记当成忠实的伙伴,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吉蒂”。她们那举行了毕业典礼,放假了。后来,接到德国的通知,捕捉犹太人警察要来他们那,抓捕犹太人了。安妮他们收拾好东西,躲藏在了密室里面,其实是个公司的办公大楼里。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装饰起来。他们连洗澡都那么麻烦,每人都选了不同的洗澡地点。安妮和她的姐姐玛戈在一起洗澡。一个人洗着,另一个人就要帮她把水倒掉。安妮和她妈妈吵了一架,安妮觉得妈妈太小题大做了,对爸爸告状。妈妈因为这个大哭了一场,安妮也哭了起来。安妮对爸爸说她对爸爸的爱胜过她妈妈。爸爸吓唬她说,如果在和妈妈闹别扭,就要没收她的日记本。安妮害怕了,她要快点把日记本藏起来。还写了怎样赚钱,吃东西等等。

但我看到后记时,后记告诉我不会再有下一篇安妮日记了。因为有人出卖了他们,捕捉犹太人的警察把他们给抓住了,现金贵重物品一律抢光了。八人送到了集中营,安妮她们几个被处死了,只有幸存下来的爸爸,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幸亏没有被拿走,安妮爸爸就到处宣传安妮的日记,和大家一起分享。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是一名与我们同龄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但是却要忍受逃兵般的生活,而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一家都是犹太人。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读完这本书后, 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有被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的感动,更多的是对那种黑暗独裁统治的憎恶、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难道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怅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蒙太奇也好,乌托邦也罢,但那儿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平等博爱,愉快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但这可能吗?是的,我敢说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希冀白色的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抛下橄榄枝,希冀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我发现了 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的自己,和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安妮日记》读后感4

看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让我很有感触,非常敬佩《安妮日记》里的主人公ˉˉ安妮。弗兰克,虽然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她坚强、勇敢,乐观!她不怕面对艰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怕面对战争世界的多种困难!

我觉得安妮和她的姐姐玛格特.弗兰克都是两个好学的孩子,在她听到姐姐推算说十月一号就能上学,她们姐俩就高兴的不得了!我还觉得安妮是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因为不论是达思太太还是杜赛尔骂她,她都 不会顶嘴,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气呼呼的冲上去,一个劲地说她的缺点!哦,对了虽然她也会在日记里对他们颇有微词,但是,这也是她的一种倾诉!

我觉得库格勒先生、克莱曼先生、梅普、沃森、艾莉...这几位善良热心的荷兰朋友是伟大的,是乐于助人的!他们给弗兰克一家和达思一家提供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有时候会带一些小礼物和城里的新消息!如果遇上重大的节日或某人的生日,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把自己的存货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为清冷的生活带来一丝热闹,为艰苦的生活带来一丝甜蜜!

我还觉得安妮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因为安妮生日时收到了约瑟夫。考思写的《荷兰民间故事》、达西写的《雏菊的山中假日》十分开心,有零花钱没想着买吃的,而是想着买《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之所以说她心灵手巧是因为她会打毛衣,为这件事她还和杜赛尔争过房间里桌子的使用权呢!

安妮和我一样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残酷的战争,只有一个幸福和平的地球。

《安妮日记》读后感5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儿,却能以乐观的心态一边自学,一边保住生命!

她们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间仓库里,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安妮说:“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的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个性鲜明的安妮,我认为这样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特别令我们感动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丑恶暴露,世界正在变成荒漠而无比痛苦 ……此处隐藏2453个字……》读后感11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安妮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尽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在她的笔下却显得生动有趣。在日记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13岁的她,却表现得如此成熟,与她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上学,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可以无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总是嫌这嫌那的,有许多的不满,有许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觉得很惭愧。

以前,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点都不懂的尊重他们,总认为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当我看了《安妮日记》后,我觉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现在,珍惜和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安妮日记》。我被安妮写的日记震惊了,我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两年多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个富裕舒适的家庭与范丹夫妇、他们的儿子彼得和杜塞尔医生一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他们感到恐惧和颤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遭受着恐惧、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电脑、看电视、画画等。在学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例如阅读、跳绳、踢毽子等。周末还可以邀请朋友滑冰、看电影、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们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有时候做多几道题目就怨声怨气,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从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风雨侵袭的街道,跑到没有火的潮湿教室,饿着肚子啃胡萝卜的画面。

书中,描写了孩子们向街上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的画面,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这些孩子,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饭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拣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和幸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犹太少女安妮的视角记述了二战期间的密室里的人们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她随家人一起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本笔记本就是安妮在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自此以后,安妮就开始写起了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日记本记录的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读完后,我对安妮坚强的意志力感到敬佩。虽然她正处在青春期,虽然她正身处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但她依然没有向困难屈服,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反思,最后得出了解决的方法。同时,我也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她把对自己,对别人的感想都直言不讳。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真真正正的了解到了一个女孩的内心。而且,她和我们一样,都向往和平,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一旦有战争,就会有人死亡,就会有无数美好幸福的家庭遭到破坏。她对那些德国人的行为发出了质疑。

我深受启发,心想: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应在幸福中泯灭了对生活的向往和痛楚。无论是谁,都应该牢记过去的艰辛,永不放弃的挖掘出人生的真理!

《《安妮日记》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