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心得体会1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积极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及学校的相关指导精神,迎难而上,确保“停课不停学”的精神落到实处。对于在线授课,与其他老师一样会面对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1)如何确保正常上课?2)如何确保授课质量?
第一个问题更多偏重“技术”问题,前期学校和学院组织了雨课堂、慕课等各种平台的培训,学院也积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和测试。在先后尝试过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QQ分屏及EV录屏等软件平台,充分考虑在线直播中网络可能的状况,备选了三套方案。一,采用EV录屏软件提前录好一周的授课内容,录制时长以知识点为分界点,而非一节课时长,这样可以减小文件的大小,也便于网络上传和学生的学习,这样在正式上课前心里会非常踏实;二,选择具有课程回放功能的雨课堂作为首选直播平台,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三,为了预防万一雨课堂出现拥塞,选择QQ分屏作为备选在线授课方案,以便能直接将PPT中表达的信息投送到学生端屏幕。
第二个问题非常棘手,需要理解和认识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并在线授课时“抓”住学生确保授课质量不下降或少下降。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觉悟上要转变,要认识到当前情形下在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要适应教学环境的改变,要时刻想着眼前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双双仔细聆听大耳朵,打起精气神来认真备课讲课。再次,备课时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即将讲授的内容和方式,弄清楚“怎样的老师和怎样的讲课方式或节奏”才能让学生能够坚持“云端”一节课,并能掌握必要的课堂知识点。最后要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弱或甚至消灭学生上课时的“时间感”。
结合到所讲授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双语)》这门课程,在第一节课中做了如下安排:1)开场白中借用《三字经》讲述了学生、老师以及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认可了教师的意图;2)课程重要性是通过三个历史故事加以阐述的,中间注重故事中相关情节的关联性,做到既把故事讲好,又潜移默化地将课程的重要性讲清楚;3)课程知识的讲解时注重“先礼后兵”,即讲述前让学生知道即将要讲什么,这些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习过程中可能的难点是什么,然后再开始讲授;4)增加课程互动环节,在一些知识点间穿插一些答题或提问,既起到解乏的作用,又可以实现对前面知识点的总结,甚至也可以发起一些匿名投票环节,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郝老师最后总结说:“用心准备,用心与学生交流,将学生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必能实现‘心随课程走,直播无距离’的情景”。
教学心得体会2在每次考试之后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题总是出错,有的还错得比较多,这让我很头疼,我心想口算题应该是白给分的,只要认真点就行,在每次考试之前我都千叮嘱万叮嘱,还是出错。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与口算能力,是我本学期一上课就提出的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思考,与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决定从最基本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开始练习,把每一类型的练习总结在一起,让学生找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比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如买东西、计算人数、收钱等等都需要计算,可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竖式计算的条件,往往需要我们口算。
所谓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我在每堂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在今后的练习中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教学心得体会3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一.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1.从学习的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andconversationliuxuew86”,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2.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
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二.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 ……此处隐藏14124个字……。让孩子乘兴而上
兴趣是学写作文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小学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唤起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激发起写作文的潜能。我认为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我非常注重三年级
第一节作文课的指导,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起点上感到写作文不是难事。这就对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充分备好课,做好学生的写前指导。为了写好一次作文,有时需要一周的时间去铺垫,目的是让学生在写前有充分的情感体验,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老师再进行写法指导,自然就“水道渠成”了。但注意第一次作文课千万别和学生谈字数,只需把方法教给他们,接下来就是鼓励他们大胆下笔,而且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不畏惧作文。更值得重视的是第一次作文的评改,一定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我们平时的作文满分是30分,第一次的作文评分我是28分起步,而且告诉孩子们达到28分的给小组加分,这样第一次写作文全班基本上都能加分,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从此乐于动笔。
二。注叠语言积累。让孩子拾级而上
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一些短小精悍、启迪智慧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空闲时间我会走入学生中间,告诉他们我近期读了什么好书,情节何等曲折,内容何等感人,以激起他们读书的欲望,然后推荐学生买书品读,并布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读完书后,及时召开读书报告会,以便让学生有读书交流的阵地。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读书兴趣,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课外阅读相配套的就是优美句段的摘抄。三年级伊始,我就号召孩子准备“积累本”,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都写到这个小本上。然后也会找时间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在摘抄的过程中,学生对词句
的理解便会得到升华。我不但让学生读、记,我还要求背。学生必须会背课文中指定的优美片段,甚至整篇课文,背名言警旬,背自己的读书摘抄,背唐诗宋词。背得特别好的同学奖励课外书。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从被迫到习惯再到超额完成任务,逐渐爱上了“背书”。经过这样的逐级训练,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三。坚持砌于练笔,让孩子盘旋而上
俗话说:“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多练多写,不要仅限于每册课本要求的八次写作文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增加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创设就文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比如我经常这样傲:精彩段落,仿一仿;动情之处,抒一抒;课文插图,写一写;悬念结尾,续一续。在这样巧妙的练笔训练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我还会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各种写作契机,比如学校召开金秋体育节、留下美丽的秋天、课间操评比等孩子们喜欢关注的活动,马上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活动经历,这样的写作孩子们有话可说。
四,发挥评价作用。让孩子随评而上
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我就着重教给他们自己评改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自改习惯。首先,大声朗读,读中悟错。每次作文后,我都安排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寻找不对、不妥、不通之处,用铅笔修改错字、错标点和病句,做到作文没有错别字,语句也通顺。其次,轻声慢读,读中选“美”。自评后还要互评。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相互间用蓝色圆珠笔进行评改。这样,在修改过程中,后进生学到了批改的方法,中等生、优等生在示范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两点:第一,要认真“寻宝”,要多从别人的作文中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第二,要细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利于作者修改。
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主要看学生文章的整篇布局以及本次写作文的要求,并进行纵向比较,学生是否比上次的作文有进步。评改时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批语激励。不仅评文,也要评人,对作文慢的就求“快”,对性格急的就求“稳”,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等等。第二,放大亮点。小学生初学作文,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做法是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写作文中的亮点,大力表扬,让学生从中领悟作文的写法。
教学心得体会15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全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宝安区教科培中心探索和总结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五段式互动”培训。20xx年xx月在宝安实验学校举行了宝安区小学美术教师“五段式互动”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次的活动模式很有创意,收获很多。
“五段式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美术教师辅导讲座、根据讲座内容上课、激烈的辩课、专家点评、心得体会。此次培训让我领略到了作为宝安教育前沿的实验学校的年轻老师们身上散发的阳光、向上的风采,感受到她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她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
这次五段式培训,首先是由欧阳铭蔓老师针对课堂中学生绘画的情况,作了一个讲座,在讲座中她很好地讲述了自己如何让学生从不会画画到会画画再到爱上画画的过程。随后欧阳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上了一节自编的教材《整体与局部》,这一节课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系统性很好,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不错,从中可以看出欧阳老师平时下的功夫,但教学的氛围比较沉闷,整节课老师说得多,师生互动少。在随后的辩课环节中,我听到了作为反方的一号辩手王豪老师犀利的点评,看到了这些80后的小年轻身上所具备的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整个辩论的过程精彩迭出,看来美术老师的语言功底也并不比其他科老师差。但在整体的辩课过程中,我又觉得双方辩手并没有抓到主题来辩,辩什么?为什么而辩?辩论的结果要怎样?不得而知,也让很多老师一直处在云里雾里。我认为辩课不是为了辩一节课的优劣,如果只是为了辩一节课的优劣,那和以前的评课有什么两样呢?既然是辩论,那应该抓住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者是某一做法,特别是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做法来辩,这样的辩论才真正有“道理不辩不明”的意义。辩课的最后,西乡街道教研员罗国辉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彩而简短的点评。
在这次培训之前,看到各个学科把五段式培训开展地如火如荼,什么是五段式培训?我一直不清不楚的,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活动,使我真正了解了这种先进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使我在深受启示的同时,也有所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如何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努力提升美术教学水平。